这位皇帝历史上被称为“庄户刁”,是什么原因?
清朝的几任皇帝都有一些自己的小癖好,本身也是无伤大雅,但是身为皇家贵胄最终却以勤俭出了名,最后也是落得吝啬的名头。节俭本是很不错的一个品质,但是身为一国政治的核心,没有实实在在了解到国家本身的变化反倒是以为寻求个人的境界这也是误国无疑。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在位30年,死后葬于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终年69岁。
经过很长时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饷",方案才得以最终通过。
此后,在**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向英军妥协,这不能不说与其吝啬的个性有关。总之,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理等问题时,大臣们只要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说之色。道光皇帝之所以崇尚节俭,一是因为他生性音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二是以此作为据教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
那么,道光帝的"节俭"真的能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吗?尽管道光皇帝为国家节省了不少经费开支,然而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对财政状况的好转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每况愈下。以至于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却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位则愈各耶"?因此,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反而在一饭一衣上销铢必较,这根本不是节俭,而是舍本逐末的抠门儿和吝啬。道光皇帝的这种"报门"作风自然无益于挽救大清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