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反清与其父降清原因浅析
关键词:郑成功 郑芝龙 反清 降清
[中图分类号]K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043-02
一、郑芝龙的早年奋斗经历
谈及郑成功的多重身份,就不得不从其父郑芝龙的经历说起。万历甲辰,也就是1604年三月十八日,郑芝龙出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中。父母为他取名一官。他从小就十分好玩,不爱读书,喜欢舞枪弄棒。十八岁那一年,郑芝龙只身前往香山澳,也就是现在的澳门,投奔他的舅舅黄程。而正是这一段时间在澳门学习了许多航海技能以及积累了航海经验,他才有了将来的成就。那么为什么要前往澳门发展呢?当时的明朝正实行“海禁”政策,这与东南沿海人民的天性和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于是,东南沿海尤其是闽人便想尽各种办法来满足他们生存的需求,满足他们天生对海洋的那种探求欲望。葡萄牙作为欧洲最早开始海上霸业的国家,不仅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而且大部分的航海术语都是使用葡萄牙语,而此时的澳门正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因此这里有着中国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学习航海知识的环境以及较开放的海外贸易活动。除此之外,这里还聚集着许多当时无法在闽施展海上贸易才华的大闽商,比如被西方人成为“中国船长(China Captain)”的泉州人――李旦。
到了澳门一段时间后,黄程便派郑芝龙跟随李旦的船帮他运送白糖、奇楠、麝香到日本进行贸易。一官随李旦到达日本后,就侨居于长崎。在长崎,郑芝龙与平户侯的家臣田川昱皇的养女田川氏(也称翁氏)结为夫妇,1624年8月27日,郑成功出世了,而这一年也正是荷兰、西班牙占领台湾的那一年。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是一个东西方海洋竞争激烈的时代,可以说时代造就了郑成功,而郑成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据江日升《台湾外志》记载1,郑芝龙与被称为“开台第一人”的颜思齐等人曾策划谋反幕府,后因计划败露,只好逃亡台湾避难。但是笔者认为这纯属小说笔法,《台湾通史•史卷29》中写到,由于德川幕府“文恬武嬉”,所以郑芝龙当时所依附的海商颜思齐便与友人们策划谋反。郑芝龙、颜思齐等人当时到日本是去经商的,除非是关乎其切身利益,要不然日本政府的腐败似乎并不关他们的事。我们可以结合当时日本的历史情况来考量一下,1624年前后,虽然为了维护幕府统治,德川幕府连续发布“锁国令”,限制对外贸易,但是由于锁国目的是为了防止天主教的传播动摇幕府统治,所以中国船只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受到很大的限制,也就是说,就现在的史实来看,他们要谋反幕府理由并不充分。商人总是受利益驱动的,哪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里聚集。日本的锁国虽然没有影响到中国船只对日贸易,但是此处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有众多国家可以进行再次交易。所以颜思齐与郑芝龙等人便把眼光投向了航运位置极佳的台湾海峡。
当时的台湾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荒岛,所以颜思齐后来才会被称为“开台第一人”。1624年,他们到达台湾之后,颜思齐便命众人从他们定居的诸罗山开始发展,“辟土伐木,构筑寮寨,备首座巩固之滩阵地”2。又将弟兄分成十寨,在笨港、鹿仔草、龟佛山、南势山、井水港、水虞厝、土狮仔和大丘田等地屯垦谋生。
颜思齐死后,郑芝龙便接替了他的首领地位继续对台湾进行开发,后来受朝廷招抚,成为了福建总兵官。郑芝龙作为一名大海商,虽然加入了天主教,并长期在海外做生意,但是内心深处仍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所以接受朝廷招抚,也正反映了他想从政治上肯定他对台湾海峡制海权的思想。
二、郑成功回国,受封成为国姓爷
在建立庞大海上帝国的同时,郑芝龙也念念不忘还在日本的妻儿,1630年五月,郑芝龙派芝燕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日本,希望能迎接翁氏和他的儿子福松(郑成功)回来。但是,日本国王对颜思齐谋反幕府一事仍然心有余悸,最后只同意让福松回到郑芝龙身边。那时的福松已经七岁了,郑芝龙见自己的儿子长得仪表堂堂、声如洪钟,甚是欢喜,便给他改名为森。郑森回国后,每晚都会向日本方向眺望沉思,表达对母亲无限的思念。家里的叔侄都因此取笑郑森,只有他的叔父郑鸿逵常摸着郑森的头说:“此吾家之千里驹也。”
虽然明末武将横行,但是武将都还是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文化教育。郑森十分聪慧,八岁就通晓四书五经,十岁就能写出漂亮流畅的八股文。少年时代他曾赋《登高》 诗云: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看了历史书以后,总是会有很多假设的想法,若是明朝不灭亡,中国的重商主义可能就会从郑氏集团开始孕育出来,郑成功可能就会成为一大文豪或者朝廷重臣,但历史就是历史,明朝灭亡、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反清复明,这些都是不可改变的。究竟郑芝龙、郑成功两父子为何会坚决地走向两条相反的道路呢?
1644年,郑成功求学于南京国子监,正当他的文臣仕途渐渐展开的时候,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紧接着吴三桂领清军入关,不到一年的时间,明朝的半壁江山就已经落入清军囊中。
1644年五月十五,马士英、史可法便在南京拥立明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但是以马士英为首的一群奸臣自恃有拥戴之功,一心只为争权夺势,继续朝着亡国之路一路狂奔。果真,刚过了整整一年,也就是1645年五月十五日,弘光朝大臣钱谦益、赵之龙等人便投降清朝。二十二日,朱由崧被清军抓获,带回北京处死,至此弘光小朝廷灭亡。
同年闰六月二十七,郑氏集团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唐王,建立了隆武政权。郑芝龙被封为平国公,并加封太师,郑鸿逵封为定国公,郑芝豹为澄济伯,郑成功的表兄郑彩被封为永胜伯,至此,郑氏家族成为了隆武朝最有势力的家族。八月二十四日,郑芝龙带郑成功去谒见隆武帝,隆武帝非常欣赏这位气宇轩昂、对答如流的年轻人,抚其背曰:“恨朕无女妻卿”,便赐予他国姓“朱”,赐名“成功”,起这个名字是希望能为隆武朝带来好的兆头,也让郑芝龙能够明白他的一份良苦用心,利用其庞大的军事力量为明朝夺回失地。
三、郑成功与郑芝龙的不同政治选择
郑芝龙骨子里很传统,他希望自己的业绩能够得到朝廷的肯定。但是,朱聿键和郑芝龙二人建立隆武朝的目的有着很大的不同,朱聿键希望能够以福州为基地,借助郑氏集团的力量首先恢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而郑芝龙却只是想凭借隆武朝的名号巩固自己在福建的地位。由于目的的分歧,所以从隆武朝建朝一开始,隆武帝与郑芝龙之
间的关系就极其微妙。一方面隆武帝需要依仗郑氏力量维持他的统治;另一方面,郑芝龙只考虑自身集团利益的行为又让隆武帝收复失地的计划几度难以实施。当时,摆在郑芝龙眼前的有三条路,1)建立独立的王国;2)依附于明王朝之下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3)依附于清政府之下的地方政权。从迎来隆武帝的那一刻起,郑芝龙就更倾向于建立第二种方案,但是隆武朝廷实在让他太失望了。
1646年,清兵就攻陷了仙霞关,隆武帝逃往汀州后,却不幸被清兵所擒,最后绝食死于福州。当郑成功为隆武帝之死悲恸不已之时,他的父亲郑芝龙正在打算接受清政府的劝降。九月,博洛派遣泉州绅士郭士昌到安平劝降郑芝龙,并承诺封他为闽粤总督。闽粤总督这个位置对于郑芝龙来说诱惑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他当上了闽粤总督,那么不仅东南沿海,可以说整个南部海洋都会纳入郑氏集团管辖范围内,对于常年经商的郑芝龙来说,这个范围能产生多大的商业利益他是清楚的,而且商业利益之于郑芝龙,是高于一切的,因此他义无反顾的降清了。但郑成功跟父亲的想法很不一样,他是被赐了国姓的人,如果降清了,隆武帝赐予他身上的荣光将会灰飞烟灭,他刚刚提出的延平陈条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他坚定地扛起了恢复明朝的重任。
注释:
1)《台湾外志》卷一P4
2)《“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王晓云《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
参考文献
1《台湾外志》[清]江日升 齐鲁书社
2《浅谈郑成功的抗清与驱荷斗争》 匡兰香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1998/04
3《明代福建海商力量的崛起及其对海洋观的影响》 黄顺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4《 填补我国史学研究空白的专著――浅评《中国海盗史》》 郑长青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
5《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探析》 郑以灵 《史学集刊》 2000/04
6《试论明末泉州安平海商郑芝龙的海外贸易活动》 高美娥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1》
7《郑芝龙投明降清原因析论》 孙福喜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8《明清之际的移民与台湾开发》 陈一平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郑成功忠于谁――金台随感》 宋志坚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07
10《论隆武帝与郑芝龙》 徐晓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11《郑芝龙:十七世纪的闽海巨商》 夏蓓蓓 《学术月刊》 2002/04
12《“开台第一人”颜思齐》 王晓云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02
13《略论颜思齐的开台事功及其历史意义》 何池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14《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2006/01
15《郑氏政权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 娄杰 《两岸关系》2008年4期
作者简介:
黄莺,女,汉族,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上一篇: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下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