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近松门左卫门笔下的郑成功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2 属于:郑成功

  •   历史上的郑成功,曾经在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处于反清复明的前线。关于他的身世,很多文献都有清楚的记载,父亲郑芝,母亲田川氏。作为赶走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对于中国人来说他是民族英雄。在日本净琉璃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戏曲里面,却是另外一个复杂的双重身份。
      关键词: 郑成功;近松门左卫门;国姓爷;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松,祖籍中国福建省南安,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为郑芝龙,母为日本田川氏。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国姓爷幼名田川福松(因为他小时候和他妈妈一起住在日本),回到中国后改名郑森,西元1645年被南明隆武帝召见,赐姓朱、名成功,朱姓在明朝当然是国姓了,所以他被称为“国姓爷”。国姓爷从来没有用过“郑成功”这个名字,被赐姓他以后一直自称朱成功,“郑成功”是清朝不承认他的“国姓”地位而歪曲的称呼。在日本声誉很高有他雕像。因郑成功为汉日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
      一、郑成功身世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现分属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祖籍莆田漳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后又从莆田迁往漳州,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郑成功先祖自莆田迁往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六岁时为父亲接往福建老家,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成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曾联合另一位明末名将集结南明江南83营共计17万余人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前明南京),但因为相信清军会投降,故一直等待,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还给了台湾人民自由。
      二、郑成功的战斗岁月
      郑成功在反抗清军的战争中,还有一位反清将军李定国,他和郑成功关系密切,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
      郑成功对南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南明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定国“骄兵致挫”。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 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由此可见,郑成功完全是雄霸中国东南沿海了   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
      郑成功向日本借兵,《台湾外纪》和《小腆纪年》记载,1651年(清顺治八年,日本庆安四年),郑成功攻克福建漳浦,军势大振,敌军多来归附,正在担心器械未备、粮饷不足时,参谋冯澄世建议:“方今粮饷充足,铅铜广多,莫如日本,故日本每垂涎中国,……且借彼地彼粮,以济吾国。然后下贩吕宋、暹罗、交趾等国,源源不绝,则粮饷足而进取易矣。成功是之。”郑成功采纳了冯澄世的建议,遣使通好日本。从日本获得物资,卖给吕宋、暹罗、交趾等国,通过海外贸易,以补军饷和政费的不足。
      《华夷变态》的“郑成功启日本文”: 钦命总督南北直省水陆军兼理粮饷节制勋镇赐蟒玉尚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印总统使成功顿首拜,启上,日国上将军麾下。……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嘶塞外,肃慎不数余凶;虏在目中,女真几无剩孽。缘征伐未息,致玉帛久疏。仰止高山,宛寿安之有望;溯洄秋水,怅沧海之太长!敬勒天函,稍伸丹悃,爰赍币篚,用缔缟交。旧好可敦,曾无赵居任于今复往,明兴伊迩,敢望僧桂悟如昔重来。文难悉情,言不尽意,伏祈监照。无任翘瞻,成功再拜。 据《清史稿》、《清实录》、《清通鉴》及《漳州府志》的记载,历史上壬辰这一年的三月,郑成功率部在攻取长泰、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地之后,击败清廷浙闽总督赞陈锦于江东,遂围逼漳州。四邻居民入城,各依所亲,以避战乱,漳州城门坚闭。四月。郑成功指挥20万大军攻打漳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将州城团团围困。五月.清廷总兵马逢知率兵救援漳州,郑成功让开一路,引援兵入城,然后又合围,继续困城。至此,漳州外援遂绝。城中被围日久,斗米直五十金。九月,清廷都督金砺援兵至泉州。十月,城中粮尽,食人炊骨,死者达70余万。《明清史料》第三册,页269。但《海上见闻录》卷一,页17,注日“后清署守道周亮工收髑髅,凡七十三万有奇”。至是,清廷都督金砺督骑兵来解漳州之围,郑成功以火迎敌,忽然西北风大起,火势反攻郑成功部,郑成功遂败,漳州之围始解。
      然而漳州在两军双峙的7个多月之间,军民已相继俄死数以万计,到解围之时,仅剩一二百人,几成空城
      三、近松门左卫门比下的郑成功
      近松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是日本戏剧作家的代表。他所描写的世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描写以历史上的人物和武将为主人公的公家的世界,被称为时代物(历史剧);一部分是描写以无名的平民为主人公的私人的世界,被称为世话物(世态剧)。代表世话物的四部作品,其中以描写商人为主人公的是《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情死天网岛》,而描写下级武士的是《枪矛权三》。这几篇作品都是取当时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为题材而编写成的。 在日本民间文人中,最早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侵华意念的是17世纪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他在《国姓爷合战》中让日本人占领了南京。在他的剧本中,有一部 1715 年出笼的以中国为舞台背景的戏,名为《国姓爷合战》,是一部大型的历史剧。《国姓爷合战》就是以郑成功抗清复明、攻打南京城为背景写成的历史剧。然而,该剧本却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其中最严重的是对郑成功形象的歪曲和改造。在《国姓爷合战》中,近松门左卫门却把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写成了日本武士,说他是在日本长大,娶日本人为妻,二十几岁以后才回到中国,还给他起了一个日文名字“和藤内”。所谓“和”就是指日本(大和民族),“藤”字和当时日本称呼中国的“唐”字在日本语中都读作“とぅ” ,“内”字读音为“ない”与日语中的“不是”发音相同,所以“和藤内”的是指“非和人非唐人”的意思。而“和”字在前、“藤”(唐)字在后,明显具有突出强调郑成功的日本人身份的意图,“和藤内”也许就是近松所谓的“国姓”的真正含义。
      在《国姓爷合战》中,“和藤内”和父母一同去“大明国”,在大明国靠着日本武士的神威,打败鞑靼(清)兵,攻陷南京城,城内明将与“和藤内”合作,并拥戴“和藤内”为“延平王”。在近松笔下,这位“国姓爷”——“和藤内”完全是一个日本武士的化身,他口口声声自称“我们日本人”,他来中国的目的实际上也不是抗清扶明,而完全是为扬日本之国威,并图谋在中国实施日本的统治。关于这一点,剧本中有露骨的描写。在第二幕第一场戏中“和藤内”在退潮的海滩上看到鹬蚌相争的情景,不禁感慨道:“让两雄交兵,乘虚而攻之,此乃兵法奥秘。 …… 听说在父亲老一官的生国,大明和鞑靼双方正在战斗,这岂不是鹬蚌相争吗?好!现在就到中国去,用方才领悟的兵法奥秘,攻其不备,大明和鞑靼两国的江山,岂不是唾手可得的吗?”剧本特别注意表现这位被称为“国姓爷”的和藤内是作为日本人来与中国人打仗的。例如第二场中和藤内对中国的残兵败将说道:“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和藤内还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
      这位“和藤内”靠了母亲从日本带来的神符,靠了“天照大神的威德”,在中国耀武扬威,连猛虎遇到他都吓得打哆嗦,更何况是中国的士兵,全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降伏。和藤内命令中国的降兵败将全都剃成日本式的月牙头,穿上和服,并改换成日本式的姓名,然后接受他的检阅和指挥。并对中国将领发令训话:“你们看,这里请来了天照大神。本人以一介匹夫,却攻下数城,现在成了诸侯之王,受你等的臣下之礼,这就是日本的神力!在竹林中收降的这些夷兵,已剃了日本头,让他们在前面宣传日本的支持,鞑靼兵素知日本的武威,他们一定闻风丧胆!”就这样,和藤内“国姓爷”终于攻下了南京城,驱逐了鞑靼王,保住了“大明江山”。而实际上,这“大明江山”,已经不是“大明的江山”,而成了“和藤内”所代表的日本的江山了.   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是18世纪初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思想的一次暴露。据日本文学史的记载,这出戏连续三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观众多达二十多万人次。就受欢迎的程度和演出的盛况而言,在当时是空前的。后来他又陆续写出了关于“国姓爷”的两个剧本《国姓爷后来的战斗》和《中国船带来的当今国姓爷的消息》,被后人称为《国姓爷三部曲》。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在丰臣秀吉的军队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迷梦破灭一百多年后,许多日本人——当然包括在野的文化人及受其影响的庶民百姓,对于中国仍暗怀觊觎之心,祸华之心不死,有时还变得炽热如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侵华难以付诸行动,于是就以文艺的形式加以表达和发泄。可以说《国姓爷合战》的公演和大受欢迎,正是18世纪初许多日本人某种心态的暴露,这种心态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渐渐转化为日本文化的糟粕“军国主义”思想,这种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想是让日本征服全世界。“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是多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治名人的看法,于是又衍生出另一个思想——“侵华思想”,可以说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思想在日本达到了巅峰,上到天皇军官文臣,下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沉溺于此思想中,而正因为有支持的基础日本才敢于多次发动侵略他国的罪恶战争,不但使周边多国深受其害,最终也使自己走向毁灭。
      四、中日合作电影中的郑成功
      《国姓爷合战》是继《三国志》、《水浒传》之后的又一部根据真实故事编写的历史电影作品。中国国内将这部电影命名为《英雄郑成功》,而《国姓爷合战》是日本方面的称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日本江户时代前期一个著名的净琉璃、歌舞伎、狂言作者名叫近松门左卫门,他根据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而创作了《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戏剧。作为“国姓爷”,郑成功继续继承父亲志愿,高举“反清复明”大旗,同当时的清朝进行彻底的斗争。而且他还击退盘踞在台湾多年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一举成为了收复领土的中国民族英雄,以及拯救亚洲的日本英雄。
      《国姓爷合战》这部电影由中日两国联合组成强大的摄制队伍制作而成。本片由与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齐名的第五代导演吴子执导,著名演员赵文卓饰演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由杜志国饰演,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则由日本著名国际派演员岛田杨子主演。另外张山饰演李卫,国内的年轻演员蒋勤勤、徐敏等也共同出演。
      不管怎样,历史上的郑成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反清斗士,不管近松门左卫门喜剧里怎么描写郑成功,他都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成功收复了台湾,是台湾回到了当时中国的怀抱,值得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怀念和称颂。
      [参考文献]
      [1]石原道博、『鄭成功』、 三省堂、 1942。
      [2]石原道博『明末清初日本乞師の研究』富山房、1945。
      [3]林田芳雄『鄭氏台湾史―鄭成功三代の興亡実紀』汲古書院、2004。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