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扩张,终成闽中之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2 属于:郑成功
  •   郑芝逃回国后,在台湾高山族人民共同奋斗,开荒渔猎,把千百年沉睡的荒地变成良田。并且以此地为商埠,经常出没在金、厦、澳、港等一带沿海水域, 继续经商,开拓海上营运。郑芝龙以台湾为基地,一面进行垦荒生产,一面组织船上的兵丁进行操练,在海上拦劫商船,官兵奈何他不得。由于郑芝龙集团纪律严 明,郑芝龙为人重义气,讲信用,不吝惜钱财,颇得民心。沿海百姓大多为他通风报信,充当耳目,使其海上贸易进行得非常顺利。

      时间过得 非常快,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在此期间,郑芝龙非常想念和担心留在日本的妻儿,多次派人去日本接田川惠子母子回国,然而,由于他过去在平户的所为,再加上他 当时的实力还并不强大,所以这个要求屡遭日方无理阻挠。就这样,直到四年后,郑芝龙才将儿子大木(郑成功)接回国。

      1625年,老大 颜思齐因患疟疾去世。由于郑芝龙的出色表现,以及颜思齐生前对他的器重,所以,郑芝龙众望所归,最终如愿以偿,当上了华商总会的会长。由他主持料理颜思齐 丧葬事宜,丧事办得很排场,由于颜思齐当时的巨大影响力,所以当时四方英雄,八方豪杰都前来参加丧礼。不仅如此,就连政界名流、商场翘楚也莫不前来吊唁。 在丧礼现场,颜府内外那是水泄不通。据当时的一些记载说,颜思齐的丧事办得十分奢侈,备筵数百桌,甚是风光。时人赞道:宝鼎檀香燃,玉瓶鲜花艳。长江后浪 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贤。水晶壶里,盛的是琼浆玉乳。琥珀杯内,溢出的是甘香清液。玳瑁盘上,叠着仙桃圣李。细瓷具中,盛满了头。鲑脍银丝缕缕, 紫金壶沏的是香茗如泉。长袖褂是贤达,高冠衣楚是名流。莫不虔诚叩首厝柩前。名流荟萃,贤达云集;高朋贵宾,盈千累万。灯火辉煌,爆竹喧天。馔肴满席, 佳酿飘香。酒过数巡,划拳行令,觥筹交错,臻至高潮。众人面色莫不酡红,摇摇晃晃的,抱拳于胸的,纷纷向主人道别。各归其所,不在话下。

       郑芝龙办完颜思齐的丧事后,就正式走马上任,在他当值期间,竟比颜思齐更有能耐,更善于经营和扩张自己的生意。商会势力不断壮大,很快就成为东南沿海的 商业巨头,并且逐步将触角伸向高丽、琉球半岛、菲律宾、马来西亚、扶桑等地。自此郑芝龙以台湾为根据地,收购江南一带的珍奇异物,并贩卖到琉球、朝鲜、真 腊、占城等地,由此推动了海峡两岸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并且他还将运回来的珍稀尤物,珠宝奇货,贩至上海北京、留都(南京)、苏杭、港澳等地销售,然后, 又带上土特产运往外洋。国人看不上眼的土货,而洋人却十分喜爱,因此这些土特产在国外的销售非常好,并且利润也非常高。在郑芝龙的这种经营方法下,商会的 实力进一步扩大。而郑芝龙也知道,只有自己的实力足够大了,才能够尽快地将妻儿接回到身边来。

      自立门户的郑芝龙,不断招兵买马,继续 扩大势力。先后合并了当时台湾的其他汉人的武装力量,又从大陆招募人员到台湾,并从福建招揽来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把部下分设为参谋、 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官衔,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成为当时闽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然而,正当郑芝龙全力扩张势力、威 名远扬的时候,明王朝对此却也高度重视起来。后来,由沿海官员上奏了朝廷,说郑芝龙的商会是海盗组织,严重损害了皇威,并且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很大的 影响。然而,由于当时朝廷已经非常腐败,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就视他为海盗,并且还降旨要加以剿灭,扬言靖清海道。然而,这么多年来的磨炼,已使得郑芝龙非 常的勇敢,根本就没有害怕朝廷这样的威胁,朝廷的做法反而更加激起总会商人的不满和反抗。此时郑芝龙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了,俗话说,有兵就是胆,此时的郑芝 龙竟似当上了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与朝廷水师要比个高低。

      在第一次的大规模较量中,朝廷的水师被郑芝龙击溃,伤亡惨重,很多官兵落 荒而逃,而且有的士兵投向郑芝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朝廷又多次派兵征剿,然而,每次都是无功而返。郑芝龙的部队在多次的抗剿过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水上 作战能力,声望越来越高。特别是两大战役之后,郑芝龙更是威震寰宇。这两次战役一次是对驻扎在金门的卢毓英作战。卢毓英原是名将戚继光手下的一员将,在 清剿倭寇的时候,骁勇善战,杀敌无数,几经沙场,不曾败过,是地道的常胜将军。正是因为这些,他根本就没有把郑芝龙放在眼里。于是,他们轻敌冒进,欲一举 歼敌。然而,好梦难圆,他们中了郑芝龙的埋伏,被一击而溃,连卢毓英本人也被郑芝龙活捉,最后只得低下高昂的头颅,做了俘虏。但郑芝龙不把他当俘虏看待, 念其昔日剿倭有奇功,视为座上宾,还口口声声称其为剿寇英雄,礼貌有加,盛情款待还惶恐招待不周,歉然抚慰一番,然后释放还营。另一次与俞大猷的儿子俞咨 皋交战,这又是一场龙虎斗。朝廷出动了金闽水师,当时这支水师也是心高气傲,仗着人多就咄咄逼人,并且由于这些将领都急于立功,所以急躁冒进,犯了很多的 兵家大忌。郑芝龙看到朝廷水师来势汹汹,并没有感到畏惧,而是非常镇定。郑芝龙之所以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的实力和朝廷的水师实力都非常清 楚,可谓是知彼知己,并且早有防范,再者郑芝龙善于打心理战。虽郑芝龙兵悍将勇,但总是先礼后兵,赢得众人同情,将士士气自然高昂。当战斗打响后,郑芝龙 亲临前线指挥。他是个不畏强暴的人,越是面临强敌,越能沉着勇敢、机智顽强。结果,俞咨皋大败,金闽水师受到重创,在短时间里很难再出战了。这几场大战下 来,郑芝龙给明王朝以沉重的打击,震惊朝野。一时间,朝廷上下无人再敢提征剿之事。

      这两次战役下来,明朝廷开始不敢小觑郑芝龙,明朝 大小官员莫不认为郑芝龙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与这样的将才硬拼,朝廷还真的拿他没办法,于是假惺惺派熊文灿前去劝降。其实郑芝龙也早有归顺朝廷的想法,他 尽管拥有雄厚的财力,也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但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地位,在世俗和官府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海盗头子。他认为只有去朝廷做官才是归宿,才能光 宗耀祖,才能赢得天下人敬仰。郑芝龙曾私下派心腹部将对明军的将领们说:"苟得一爵相加,当为朝廷效死力。东南半壁可高枕矣。"崇祯元年(1628)八 月,在泉州知府王猷的建议下,福建巡抚熊文灿派卢毓英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在平服内部的反对势力后,随即向明廷投降。朝廷封了他一个"游击将军"的空 头衔。于是,郑芝龙离开了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转而坐镇东南沿海一带,这时他已有部众数万、船只千余。后来,郑芝龙方才明白了朝廷的用心,但事 已至此,身不由己了,也就来了个将计就计。于是,他打着"游击将军"的旗号,据守台湾海峡,霸占一方水域,对来往的商船勒令其纳税。当时,清军日益强大起 来,不断向南推进。明朝自身难保,岌岌可危。郑芝龙趁此国势大乱的时机,大禁海运,并加强了对海运的管理,凡没有郑芝龙旗号的船只一律不允通航,郑芝龙一 手控制了海上贸易和营运。这样一来,所有过往船只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一律必须办证,并规定每只船年抽税二百两纹银。仅凭此一项收入,就富可敌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