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海上帝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2 属于:郑成功

  •   
      海盗之王建立的商业帝国
      
      明朝因为自开国之初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东南沿海走私泛滥,出现了很多以走私为业的海盗,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有这样的海盗,他们的武器装备和组织性都不比正式军队差,明朝政府多次组织清剿,但成效始终不大,沿海各省封疆大吏每每谈“盗”色变。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就是明朝末年最具实力的海盗之王,后来主动接受招安,当了个福建总兵,打着官方的旗号,收编其他海盗集团,向来往商船收税。中外商船没有他的关防文书不得通行,从此垄断了北至吴淞,南到广东的海上贸易。他大规模组织船队做远洋贸易,从中国的绸缎、瓷器、药品,到南洋等地的赤木、胡椒、犀角、象牙,无所不有,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都是他的生意伙伴,每年收入以千万计,富可敌国。当时明军各部无不缺兵短饷,独有福建兵强饷足,戈甲坚利。
      郑氏家族与荷兰人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不过主要都是生意上的,因为双方是东南亚和中日贸易航线上的竞争对手。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台湾,最主要的贸易是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绸,运到日本或者荷兰去。但荷兰人无法直接到中国沿海自由贸易,只能通过中国商人转手,因此非取得郑芝龙的特许不可。郑芝龙不准商船到台湾,荷兰人便束手无策。在日本,郑芝龙也结交甚广,还娶了肥前平户岛主的女儿为妻,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因此,郑氏商船在日本也受到了比荷兰商船更高的特殊照顾。
      为了扭转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荷兰人曾经想使用诱捕、威胁的手段来迫使郑芝龙签订贸易协定,郑芝龙则在与荷兰人的生意上出尔反尔、不守诺言。商业竞争逐渐演变为军事冲突。
      1633年7月郑芝龙遭到荷兰人突袭,20多艘船被毁,但仅仅一个月后他就重新集结起队伍,与荷兰舰队在金门料罗湾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战。郑氏军队140艘各种战舰兵分两路向荷兰战舰包夹过去,驶近之后,抛出铁钩绳索钩住敌舰,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跳了上去,见人就砍。许多荷兰官兵举手投降,连人带船都成了俘虏。
      这一仗,荷兰人大败,损失惨重,从此,退出福建沿海,台湾海峡成为郑氏舰队的内湖。
      
      郑成功靠海盗起家
      
      1644年清军入关后,郑芝龙看到明王朝大势已去,便投入清朝怀抱,但他的儿子郑成功却坚决抗清。郑成功建立起“山路五商”和“海路五商”十个商行,不仅拥有雄厚的资本,还拥有庞大的武装船队,控制着一个勾连中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地的庞大贸易网络,其中中日通商贸易占大宗。那些不在郑成功直接控制之下的商人,不得不向他交纳高额的保护费,以获得海上的安全。不听从他命令的中国商船,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郑成功的部队是当时远东唯一一支能对抗西方殖民列强的海军,在海战中几乎没有输过。一名来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传教士这样记载:“郑氏家族是海上君主和统治者,在中国从未有如此众多和庞大的船队,仅在厦门水域的水师就多达13000艘帆船,成千上万分布在整个沿海线上的其他船只也听命于这个帝国。”
      据史学家估算,郑成功从远洋贸易中每年获利可达269万余两白银,如果按1两白银相当于200元人民币计算,其利润额为每年5亿元人民币以上。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能够养兵10余万,战舰数以千计,在大陆与清军周旋16年,全靠这些巨额收入支撑。
      
      西方式的军事商业复合体
      
      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南明政权、李自成张献忠吴三桂等敌对势力一一消灭,但同仅控制东南一隅水域的郑氏却相持了23年,这是因为郑氏海上商业帝国是一种“西方式的军事商业复合体”。
      郑成功父子凭强大的海上武装主宰着东南亚海洋,保证海上贸易的安全,同时又以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来支撑军费支出。这与几千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一切政治力量――为土地而战,靠农业税收维持军力截然不同。
      当军事与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这样建立起来的海上霸权,比当年纯靠皇家国库维持的郑和下西洋活跃得多,也持久得多,倒是与14世纪以来靠海盗发家的近代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贸易扩张非常相似,可以说具有强烈的近代资本主义特征。清王朝与这样先进的经济体作战当然非常困难。
      军事商业复合体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军事支持了政治、经济的扩张,同时,扩张着的政治和经济也支持着军事扩张。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从荷兰人手中接收了150门大炮与4000支步枪,郑军的武器装备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被饿死的商业帝国
      
      既然郑氏集团的经济命脉是海外贸易,要想摧毁这个海上商业帝国就只能从禁绝贸易入手。1661年,清廷采取了坚壁清野的迁海政策,强迫福建和广东绝大部分沿海居民内迁30至50里,摧毁所有房屋和财产,潜返沿海地带者斩。郑成功死后,1663年清军又攻陷了金门和厦门,将郑氏集团完全逐出大陆。
      没有大陆物资做后盾,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每况愈下。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统治后期,财政上已入不敷出,难以满足军费支出,有的部队因欠饷而叛变,不计其数的海盗,以及郑成功的旧将接受了清廷的招安,反戈相向。
      1673年,吴三桂等三藩起兵叛乱,郑经也积极参与,反攻大陆,不只为了反清复明,恐怕也是为了维系海上商贸事业,希望能够在大陆沿海夺取立足之地。这与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战争目标有几分相似。但是,经过几年的征战,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清军兵船于东南沿海四处追捕郑氏商船,不只大陆货物走私难以为继,连船只出海也遭遇困难。
      郑经万念俱灰,纵情酒色,终至大病不起而亡。他死后,台湾出现了群奸弄权、悍将恃威的动乱局面,清朝趁势进攻,终于迫使郑氏后人投降。叱咤远东海洋半个世纪之久的郑氏海上帝国覆灭了。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