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一切都是相对的吗?
不!不!"哲学家"不会这么不负责,因为他们纵然称不上是"智者",也大概不至于如此放浪,如此任性,如此地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而庄子对"道"始终有百分百的信念,他认为在"道"不被遮蔽的情况下,这天地这人间的一切终将"真相大白"。因此,这人间所以有真有伪,是因为"道"被我们的片面之见所遮蔽,于是我们的知识便在"真"与"假"交掺互换的情况下如梦一般生长。
同理,也就是因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往往无端地被那些浮华巧饰的人用虚假不实的言语所遮蔽,所以才出现是是非非,而导致一般人的思维陷入理路错乱的困境与险境――甚至连那自谓"天下有道"
的儒家和墨家都难逃此相互攻诘,彼此互咬的荒谬的事情。
唯有对立的双方将心对心,相互尊重,而且设身处地互换立场来为对方着想,都将对方当做是一面镜子,来个"以此明彼,以彼明此"。
因此,庄子认为唯有对立的双方将心比心,相互尊重,而且设身处地互换立场来为对方着想,都将对方当做是一面镜子,来个"以此明彼,以彼明此",相互参 照,彼此鉴识;乃进而自我反问,自我省思,自我批判。如此,才可能让那"对立"不断转入于相依相侍的关系之中:也许,我的"是"竟是"非",而我的"非" 竟是"是"?也许,对方的"非"竟是"是",而对方的"是"竟是"非"。
如此一来,对立的论点便可在"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的无限的推衍之下,进行彼此包容的交流与观摩,而终于不再针锋相对。
当然,庄子不是和事佬,也不愿和稀泥。他仍然理路清晰,思路严谨,并在各种语言、文本与意义的脉络之间,建立了明确的思想的判准――因为天下终究有" 道",自然终究有"命",而人间也终究有"义"。我们又如何能玩世不恭?又如何能唐突行事?又如何能任意放弃自己的立场,任意糟蹋自己的人格,任意地取消 自己理当坚持的主张?
也许,"一切都是相为的",只是表象,只是浮面;而在那人心最深沉之处,在天地自然最奥妙的所在,我们还是必须 认真以对,并且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一些坚持摆人肚大能容的宽广的心灵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是"天地间的君子",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地把自己矮化为"人世间的 小人"――因为那"真理"并不轻易露脸,而"理想"的光景也往往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向我们轻轻柔柔地招手。
总之,"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是我们耳目的所见所闻;而只要我们用心去看,用心去听,所有的人其实都和我们有情有缘,有道有义,有那么一段长长久久的关系断也断不了:
"朋友,您觉得我的意见如何?"
"哎!兄弟,我们又何必把账算得那么清楚?"
上一篇:庄子的智慧:小鸟的呢喃
下一篇:第五节 超化中之神形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