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险家玄奘的名著《大唐西域记》
617年,玄奘离开洛阳,先后游历四川、湖北、长安等地10余年,遍访名山大寺,质疑问难,寻求佛学真谛。在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唐王朝刚刚建立,面临着西突厥入侵的威胁,因此限制私人西行,朝廷没有批准玄奘西行的请求。627年,28岁的玄奘与一秦州(今甘肃天水)和尚为伴,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万里孤征。
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玄奘到达了印度,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外道僧人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宣称如果有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他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皆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将五十条经义丝毫不差地讲解了出来。外道僧人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制止了他的的自残行为,并在他耳边仔细叮嘱了几句,外道感恩戴德地去了。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旅行。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国后,遵照唐太宗的旨意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下来的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的汇编,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东起中国新疆、西至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也是中亚和南亚考古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考古学家曾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发掘和鉴定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址和文物。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就是据该书提供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
上一篇:唐僧玄奘有哪些历史贡献?
下一篇:玄奘人物生平以及历史影响力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