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故事与简介:唐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家和翻译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4 属于:玄奘
  • <a href=/renwu/XuanZ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玄奘</a>
    玄奘
      名人语录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三藏圣教序》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家和翻译家。他历经千难万险西去印度取经,回国后致力于佛教教义研究和佛经翻译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名人历史】

      玄奘(602年—664年),姓陈名祎,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从小很聪明,对佛教非常感兴趣。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二哥长捷将他带到洛阳。玄奘便经常跟着二哥去听高僧说法,渐渐地,他就有了出家的念头。

       玄奘13岁时在净土寺剃度为僧,开始学习佛法。在他17岁时,隋灭唐立。玄奘兄弟俩为了躲避战乱,到了成都定慧寺,向道基、宝暹法师学习《摄大乘论》、 《毗昙》等。后来,玄奘与二哥分别离开成都,到各地去访求良师。他在赵州向深法师学习《成实论》后,又入长安大觉寺,向岳法师学习《俱舍论》。几年后,玄 奘访遍国内名师,精通许多佛教典籍。可是,他学问越广博,疑问就越多,而当时的大师们各有各的师承,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各不相同。这使玄奘认识到,要想彻底 解决自己的疑惑,就必须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于是,在627年,玄奘踏上了西去印度取经的万里征程。

      玄奘离开长安后,到达 了凉州。但当时的法律规定,和尚是不能擅自离境的。玄奘只好在慧威法师的帮助下,从凉州潜逃到瓜州。然而,此时朝廷缉拿玄奘的通牒已经到了西行的必经之地 ——玉门关。幸亏,把守玉门关的校尉是一位佛教信徒,玄奘在他的帮助下,终于通过重重关卡,出了国境。

      在去印度的途中,玄奘独自一人 进入了茫茫戈壁。他走啊走,每天要走一百多里。有一天,他不慎将装水的皮囊打翻了,却始终无法找到水源。在这种情况下,玄奘毅然决定:宁可西行而死,绝不 东还求生。于是,他继续西行,在越过戈壁滩后,进入了大沙漠。他顶着风沙,忍着干渴,终于走出戈壁沙漠地带,到达伊吾。

      玄奘来到伊吾 后,绕道去了高昌国。高昌国国王对玄奘非常尊敬,千方百计想把他留下来。可是,玄奘毫不心动,执意西去取经,他用绝食来表示自己的决心。三天后,玄奘已是 奄奄一息了。高昌国国王终于被玄奘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准备了足足可用20年的衣物、金银等,又派数名杂役,让他们一路侍奉玄奘。玄奘离开高昌国后,一路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633年时到达了北印度边境。

      玄奘进入印度边境后,来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那烂陀寺,拜年 已过百、德高望重的戒贤法师为师,"晨夕无辍"地学习《瑜伽师地论》,兼学婆罗门书、印度梵书。玄奘在印度"取经"度过了六、七年的时间。640年时,戒 贤法师让玄奘主持那烂陀寺的讲会,玄奘的讲解使所有听讲者心悦诚服,在印度引起了强烈反响。

      641年,一直思念故国的玄奘谢绝了印度 民众的一再挽留,踏上了万里归途。645年,玄奘回到了阔别18年的长安。长安百姓倾城而出,前来迎接玄奘。玄奘在弘福寺开始大规模地讲授佛学和主持佛经 的翻译工作。他经过整整19年的辛勤努力,共主持翻译了佛教经论74部,1 300多万字,其数量之多,无不令人折服。玄奘还由自己口述,让他的门徒记 录,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唐太宗十分赞赏玄奘的学识和风度,他在《三藏圣教序》中写道:"松风和明月,比不上玄奘的高雅;晨露和明珠,不及玄奘的神 采。"唐太宗曾经三番五次地劝玄奘还俗从政,但都被玄奘婉言谢绝。

      玄奘在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行程五万余里,西去取经;又毕生致力于讲授佛学和佛经的翻译事业,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后来,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玄奘的事迹,又吸取大量的民间传说后,撰写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