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朝政腐败,乱世入官场
- 洪承畴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入衰的时期。朝政、吏治十分腐败,由于土地高度集中,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明朝晚期,政治经济都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危机四伏。这种形势对刚踏入仕途的洪承畴来说,必然是有所影响的。封建社会的衰世之臣,大多成为贪官污吏,或与奸佞之臣同流合污。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想用自己的政绩改变这种衰败的局面。洪承畴就属于后一种人。
洪承畴24岁那年,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了二甲进士,被选为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随后又任刑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接着,又改任刑部云 南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他先后在刑部任事6年,在那时腐败的官僚机构中,洪承畴大约也很难显示其才能,对他的这段历史,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到天启二 年(1622年),洪承畴已进入而立之年,被擢升为两浙提学道佥事。到地方以后,他的才能多少能有所发挥,2年后又升迁为两浙承宣布政使左参议。又过了3 年,即天启七年(1627年),洪承畴35岁时,被升为陕西督粮道参议。
从24岁中进士选刑部主事,到35岁任粮道参议,历时11 年,职务变动频多,每次都略有升迁。可以想见,洪承畴为官是勤恳从事、小心谨慎的,既没有过分迎合上司,也还有些政绩,能得到上司的青睐。正像墓志里所 说,"任刑部主事,公正执法"。在那时政治腐败、中央政府机构处于瘫痪的状态下,作为一个刑部普通官员,是很难起作用的,更难设想对明朝循正吏治会起到什 么大的作用。30岁以后,他外调浙江,同样是每有升迁,但从提学道佥事,到任督粮参议,又历时5年,从职务上看,升迁不快,仍属中下级官员。
就在洪承畴于腐败的朝政中苦苦支撑时,明思宗朱由检的即位,使他看到了一线光明。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朱由检是明光宗的第五子,明熹宗的异母兄弟,熹宗于1627年8月卒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明思宗朱由检号为"崇祯"。
从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朱由检对"大厦欲倾"的大明王朝的恢复和巩固,是有着具体的筹划和不凡的构想的。如果说他在《即位诏》中所说的"祖功宗德,惟只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略嫌空洞抽象的话,那么,他在政务的处理过程中所表示的意向,就显得具体多了。
朱由检于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十二日戒谕百官说:"朕闻除奸赏俊,人主之大权;毕力竭忠,人臣之大节。故必借劝绳以维法守,戒覆辙以励新图。今为 尔文武百官明诏之;迩督师王之臣奏安插属夷者,逆恶罪妪,表里为奸,招聚群狐,盗窃国柄,刑政多懈,赏罚无章。上累先帝之明,下结万民之怨,此尔诸臣所目 见也。幸天厌太奸,早正国法,蠢孽尽洗,内外廓清。即尔诸臣,才品各有短长,立身各有本末,殷鉴不远,其可忽诸。自今为始,各务涤渣肺肠,各修职业,提精 明振作之念,戒悠忽延慢之习,勿得苟怀私图,致偾国事,动诿之权奸掣肘,不得自行其志。今大奸既除,职掌还之各司,而犹不致忠竭节,亦非所以事联也。至内 外各衙门积年弊窦,尚未清厘,该部院自行检举陈奏,痛加洗剔,勿事虚文。大要为国节财,为民择吏。固圉者以封疆为重,守土者以民困为本。其有挟私坏公,逞 臆荧听,不从国家起念,专以窥眴妄营者,朕不时廉察,决不轻贷。一切奏议有关国计者,遵我祖宗成法,不得妄议纷更,惟其大法小廉,柔远宁迩,以佐朕平明之 治。"
当年五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又在平台召见阁部大臣等官,对阁臣说:"票拟之事,须悉心商榷。"告谕吏部大臣说:"起废事重,会推宜慎。"斥责户部"帑金零星,边饷措办无术。"谕兵部边事尚书王在晋"语未详,命内使授笔札录进。"告谕刑部:"天旱,凡用法务效先朝平允。"
次日,朱由检又告谕吏、户、兵三部说:"昨召对九卿科道等官,辅臣刘鸿训奏,官员更调甚速,若不行久任之法,终鲜实效。又云海内差繁赋重,更不可加派。 朕切思之,更调速则民受扰,官久任则课成功。今后藩臬郡邑官,务择人地相宜,俱如旧制。俸期一日未足,不许朦转改调。言官荐举人才,不无过私市恩。今后吏 部以荐疏成册,后或隳职偾事,举主连坐。辽、黔兵事未结,加派前已不少,该部将新旧兵饷造简明册呈进,抚接官查有司私派即参处。三尺法在,断不尔贷。司农 系军国命脉,非清严心计之臣,岂胜其任,所荐毕自严才品兼优,户部尚书缺,速行推补。"又谕吏部:"严纠贪墨,慎选抚按。"
上述记载可以窥探出朱由检治理朝政的不凡构想:人主除奸赏俊,人臣毕力竭忠,借劝绳以维法守,戒覆辙以励新图。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百官大臣,各司其职,忠于职守,一心为公。这类训示,似有老生常谈之嫌。诚然,任何一位封建统治者,在其即位之初,都会有如是戒谕。可是,对处在 正常历史时期的封建统治者和处在非常历史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来说,同一训示和戒谕,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当为平庸之辈的平庸说教,而后者却可透露出其非同一 般的不凡气象。
由于魏忠贤集团的长期经营,窃夺权柄,胡作非为,已将朝廷政治搅扰得混乱不堪,正常的封建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百官大臣 唯魏忠贤之命是从,根本无心为朝廷的稳固或发展尽忠职守。尤其是一些奸佞之徒,趁机钻营奔走,以谄媚为能事,企求高官厚禄。这种反行邪念像瘟疫一样,蔓延 于朝廷内外的百官大臣之中,侵蚀着已经衰朽的国家肌体。所以,朱由检在智除魏忠贤及其党羽之后,在"职掌还之有司"之时,要求百官"致忠竭节",其目的在 于将封建秩序纳入正常轨道,从而加速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这一点说,朱由检的训谕就有着不凡的特殊意义。
第二,大恶既除,加强吏治 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选拔廉能之士,充任重要官职。这也是朱由检不凡的构想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兴亡治乱之由, 多在于用人的得失。朱由检从皇兄宠任魏忠贤的失误中,深深地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从整饬朝政出发,在选拔官员过程中,注重实效,对祖制多有变通。诸如阁臣不 专用翰林,选官不分甲科、乙科及先才后守、推行久任之法等。
上一篇:《开清首功·洪承畴》序言
下一篇:第一节 聪慧好学,科考中进士